敬老爱老送温暖 | 联合会谨与大家阖家团圆、欢度中秋

发布时间:2020-10-08 16:54:30 作者:admin 阅读量:12191


在一年一度的国庆、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9月29日德州市慈善义工联合会,义工们冒雨装载好物资,驱车前往目的地---李牌西村,开展探访老人送爱心活动,提前为该村老人送上节日的祝福和问候。


到达李牌西村时,老人们早已守候在此,义工们马上卸下物资,活动中,义工们与老人们亲切交谈,关切的叮嘱老人们注意身体、注重饮食健康,提前祝福他们度过一个美好的中秋节。谈笑间,老人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十分感谢义工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发扬者,要努力把孝道文化渗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关心老人,爱护老人,营造新时代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





此次活动,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孤寡老人的关爱之情,也将会继续定期关注关爱,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把关爱和温暖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祝福他们能度过一个美好的中秋节。

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这正是大家所期望的。联合会将通过持续不断开展活动,为老人们带来欢乐与温暖。
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去关心、关爱老年人,传播公益,传递爱心。


中秋佳节,是民间重要团聚节日之一,所谓“煮词把酒醉相思,托月遣情盼归人”。“天涯共此时,几缕相思愁,明月除征尘,欢聚喜心头”。

喜迎中秋





中秋节作为中国人的节日,它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祭月
中秋祭月仪式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表达人们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一种美好心愿。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后来作为天体的月被人格化,成为月神。历代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道教兴起后称月神为太阴星君。而民间则多认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称她为月姑或月姐。
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被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后,民间就缺少了祭月的消息,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王家才能与之沟通,祭月成为皇家的专利。
赏月
中秋节赏月,是中国人及海内外华人共同的风俗。
中秋节赏月风俗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典礼。
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意思是,天子在春天祭日,在秋天祭月;祭日在早晨,祭月在夜晚。而《周礼》一书中,也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记载。
这说明,秋天夜晚祭月的活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开始了。
此后,中国古代历朝都有祭月的活动,如明朝《北京岁华记》一书中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这些祭月活动留下了许多古迹,最著名的是北京城内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的月坛。

吃月饼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到了,在月圆人圆的传统佳节,自然少不了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美食——月饼。
月饼是我国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阖家团圆幸福,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月饼,又称为月团、团圆饼、胡饼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现有的一些史料记载,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据《续汉书》记载:“灵帝好胡饼, 京师皆食胡饼。”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玩花灯最具有代表性。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赏桂花

桂花有“九里香”之誉,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名贵花木。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称誉好的儿孙为“桂子兰孙”;把“进士及第”或考上了状元,称之为“蟾宫折桂”;把月宫称为“桂宫”,以“桂魄”比喻月亮。而且,我国劳动人民还以桂花和月亮为题材,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神话故事,世代相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嫦娥奔月,吴刚捧出桂花酒”的神话故事,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在中秋节赏桂花更是别有滋味,因为桂花寄托着人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赞美。

饮桂花酒
在古代,中秋之夜还有喝桂花酒的习俗。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我要评论 登录后才能发布评论

最新动态

禹城市“巾帼领头雁淬炼行动”——基...

11月5日-8日,德州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开展禹城市“巾帼领头雁淬炼行动”——基层妇...

【朝花夕拾】妇女儿童家园提质增效篇...

禹城市“妇女儿童家园 提质增效工程”启动2021年7月31日上午,由禹城市妇联主...

【朝花夕拾】关爱老人篇 —— 德州...

徳济洲海志愿服务--走进康恒敬老院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

【朝花夕拾】关爱儿童篇 —— 德州...

守护求学梦 | 德州市慈善义工联合会联合山东康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贫困学子送上“...

“九九重阳 孝亲敬老”爱心义演、义...

时光冉冉今又重阳 · 岁月无痕常伴左右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

“以爱之名 乐在重阳”爱心义演——...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10月7日上午,德州市慈善...

德州市慈善义工联合会 版权所有   我要留言
鲁ICP备20014460号-1